关于持续大力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提案 提案人:徐小华 梁晨曦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5 浏览次数:

关于持续大力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提案

徐小华  梁晨曦

 

垃圾分类处理,其作用与意义不言而喻,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很难,同时又很必要、很紧迫。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处理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却是一道老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处理是最好的出路。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再生一站到位,对于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意义重大。国家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2017年国家先后下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多份文件,部署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市于2019年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省我市也先后出台相应文件,部署相关工作。今年3月2号,市政府印发了《平顶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目前,垃圾强制分类已在各个大中城市全面开展,并向全国推广。

垃圾分类处理利国利民,关系重大,体现着一个地方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但是,其推进过程还是很慢、很难。目前,我市市区公共区域都放置了相应的垃圾箱,分为不可回收和可回收两种,即使这样,群众投放垃圾时也基本上不分类在小区里更是大部分垃圾收集基本上不分类,居民们也还没有做到垃圾分类投放。调查了解,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是知晓的,也是支持的,但知晓和支持并不意味着能够身体力行、坚持到底。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市民生活习惯难改变。不少市民都表示,自己并没有注意过街头的垃圾桶上所写的文字,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随手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真没有这个习惯,垃圾在手里抓着,肯定想尽快扔出去,哪顾得了看桶上写什么字?能扔到垃圾箱里就不错了……”一位市民如是说。 

二是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不够虽然都知道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困惑:到底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又是不可回收的?大多数人都知道,纸箱、金属和易拉罐瓶子属于可回收,但其他的垃圾,尤其是厨余垃圾,他们并不完全清楚,到底是不是可回收的垃圾,为了方便,也只好凭感觉随意扔放了。况且现有社区垃圾箱也并未都标注清楚。

三是分类工作繁琐且环境不好工作人员不仅要在垃圾中识别和区分哪些可回收、哪些有毒有害,而且还要面对一些腐烂的东西、熏人的臭气,等等,工作环境不好,防护措施简陋,还要每天坚持,繁琐而且直接收益不多

四是分类体系不完善。现今很多城市只重视回收环节,但清运、中转和处理环节仍沿袭过去的粗放方式,甚至干脆将市民分好类的垃圾混装在一起,最终只能是“分了又合”,无疑挫伤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等等可想而知,目前我们的垃圾分类的舆论氛围、社会习惯、配套措施等还没有完全形成。

为此,建议:

一、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明确任务、划清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自媒体、手机短信各种媒体资源和横幅、标语、展板等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村镇,宣传引导现场指导,着力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做好垃圾分类教育。建议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

抓好源头,强化分类指导垃圾收集阶段是分类处理的第一道环节。要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加强配套设施的配备。要在城乡社区、村镇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和特殊垃圾。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的使用说明,指导群众使用。同时,也要加强运输、处理环节的工作,尽快配套建设终端垃圾处理场地及设施,确保垃圾既分得清,又能处理得好。

试点推进,分步实施选择机关、学校、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然后扩大到城区物业管理相对比较规范的小区再扩大至城区范围内和农村居民点。同时,要注重典型示范重视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分类亮点,努力做出地方特色。

五、着力建立和强化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机制。重视建立监督奖罚制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居民积极实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的好的社区(村)、学校、家庭及个人,要给予奖励;对拒不执行垃圾分类规定的,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以确保垃圾分类处理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分类投放垃圾,共同努力,为打造美丽新华做贡献。

Baidu
map